清代宮中刻書初承明內府經廠之余緒??滴跏拍辏?680年)始,在西華門內武英殿設立刻書機構,直至清末。在長達200余年的歷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書籍數百種,此即“武英殿刻本”(簡稱“殿本”)之由來。
殿本以“欽定”、“御纂”等敕修方式產生,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類,凝聚著有清一代內廷眾臣的集體智慧。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編刊書籍數量最多,質量亦佳。嘉慶以后各朝,隨著國勢日趨衰落,刻書品種逐漸減少。
清代宮中刻書初承明內府經廠之余緒??滴跏拍辏?680年)始,在西華門內武英殿設立刻書機構,直至清末。在長達200余年的歷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書籍數百種,此即“武英殿刻本”(簡稱“殿本”)之由來。
殿本以“欽定”、“御纂”等敕修方式產生,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類,凝聚著有清一代內廷眾臣的集體智慧。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編刊書籍數量最多,質量亦佳。嘉慶以后各朝,隨著國勢日趨衰落,刻書品種逐漸減少。
清代宮中刻書初承明內府經廠之余緒??滴跏拍辏?680年)始,在西華門內武英殿設立刻書機構,直至清末。在長達200余年的歷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書籍數百種,此即“武英殿刻本”(簡稱“殿本”)之由來。
殿本以“欽定”、“御纂”等敕修方式產生,內容涉及經、史、子、集各類,凝聚著有清一代內廷眾臣的集體智慧。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編刊書籍數量最多,質量亦佳。嘉慶以后各朝,隨著國勢日趨衰落,刻書品種逐漸減少。
故宮博物院因地利之便,殿本的收藏相對完整,且多為初印原裝本。從中可以了解清廷文治活動的得失興衰,亦可領略其??本珜?、紙墨精良、刻印精致、裝潢精雅等獨特的版本風貌。
論文名稱 | 作者 | 發表處 | 時間 |
---|---|---|---|
《談清代內府的銅活字印書》 | 翁連溪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3年3期 |
《〈西京雜記〉中的漢代科技史料》 | 韓晉芳,羅見今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3年3期 |
《〈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1輯)后記》 | 朱家溍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3年1期 |
《〈嘉興藏〉與明清之際歷史研究》 | 李學勤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3年1期 |
《故宮藏抄本書選介》(一) | 陳芳 | 《紫禁城》 | 2002年9月 |
《觀海堂藏書與日本漢文典籍的回傳》 | 《紫禁城》 | 2002年9月 | |
《乾隆御筆寫經兩種》 | 李衛東 | 《紫禁城》 | 2002年4期 |
《故宮藏抄本書選介》(二) | 顧書 | 《紫禁城》 | 2002年4期 |
《嘉慶殿本〈大清會典圖〉——稀見的古籍裝幀及版刻形式》 | 翁連溪 | 《紫禁城》 | 2002年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