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文衡》,一百卷。明程敏政編,明嘉靖八年(1529年)鄭氏宗文堂刻本。半頁12行,行23字,白口,四周雙邊,雙魚尾。版框18.3cm×13.2cm。18冊2函。
首冠程敏政序文,程序后有長方形書牌,刊有“嘉靖戊子歲宗文堂新刊”字樣(嘉靖戊子為嘉靖七年,1528年),目錄后刊有宗文堂“告白”一則,曰:“《皇明文衡》一書,原版出在金陵,乃我朝名賢之所著,纂集百余卷,其中載有圣道、法制、詔誥、表彰、詩書、禮樂、詞賦、碑銘、序文、形物、議論諸事,類正后跋俱全也。今書坊宗文堂購得是本,命工刊行,以廣流傳,四方君子幸為鑒焉。時嘉靖八年孟春月谷旦本堂告白?!边@段類似說明文字的“告白”頗有價值,它告訴人們,宗文堂刊本是在嘉靖八年購買原版片后的修訂本,記敘了版本來源,而絕非改頭換面的“掠版”行為,反映出宗文堂刻書的嚴謹作風,這在書坊中是難能可貴的。
《皇明文衡》編次依《玉臺新詠》體例,分為三十八體,包括代言、賦、騷、樂府、琴操、表箋、奏議、論說、解、辯、原、箴、銘、頌、贊、策問、問對、書、記、序、題跋、雜著、行狀、神道碑、墓志、墓表、祭文、字說等。內容比較蕪雜,并多臺閣體風韻,頗能反映明初文風。
王重民先生指出:“《皇明文衡》一百卷,明嘉靖間重刻本。按書僅九十八卷,其卷九十九及一百為補缺,蓋??虝r以補原編有目無文者《四部叢刊》即據此刻本影印?!弊谖奶弥乜瘫尽痘拭魑暮狻肥亲惚?,補齊了原缺的卷九十九、一百兩卷,比正德五年(1510年)張鵬??脑瘫靖鼮榧焉?。
《四庫全書總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程敏政(?-1499年),字克勤,休寧(今安徽休寧縣西)人。明成化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元代鄭天澤創宗文堂從事刻書業,書坊相沿近200余年,是元明時期建陽名肆之一。明代宗文堂(或稱宗文書堂、宗文書舍)刻書者主要有鄭希善、鄭以厚、鄭世魁、鄭世榮、鄭世豪。我國古代雕版印刷的書,只在紙的正面印刷,中間有一空行,在此對折而成一張書葉,書葉中縫稱為書口,亦可稱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對折書頁,二是格內經??逃袝?、卷次、頁碼、字數、刻工姓名和出版處。在書口近上下兩端處印有】形符號,稱為魚尾,上魚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魚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狀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稱為白口,是古代印書的一種版式。
書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線圍成,界線又稱邊欄,簡稱邊。四周界線只畫一道粗墨線者稱單邊。在粗線之內又附一道細墨線者稱雙邊。上下兩邊沒有細線、僅左右兩邊有細線者,稱為左右雙邊。上下左右全有細線者,即稱四周雙邊。線裝書的書口款式之一。其標志為書口中縫刻的魚尾形符號“【”,??淘跁谏瞎澔蛳鹿澋乃姆种惶?,體黑者稱“黑魚尾”, 體白者稱“白魚尾”。同頁上下節有兩個魚尾的稱“雙魚尾”,只在書口上邊刻一個的稱“單魚尾”。 也稱“框廓”、“邊欄”。指古書書頁四周的界線,主要形式為線欄。四周單線者稱“四周單邊”,四周雙線者稱“四周雙邊”,上下單線而左右雙線者稱“左右雙邊”。為求形式美觀,亦有以圖案花樣組成的版框,稱為“花邊”。 臺閣體有兩意:<BR> 在文學史上,臺閣體是明初上層官僚中流行的一個詩派,永樂、成化年間尤盛。作品的內容多為歌功頌德和道德倫理,反映了上層官僚的生活。在藝術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無甚積極內容。代表作家有楊士奇、楊榮、楊溥,號稱“明初三楊”,因他們三人都曾任內閣大學士,“臺閣體”之名亦從他們而來。 <BR> 在法書領域,臺閣體是一種楷書體。興起于明代初年,永樂時最盛。因廣泛使用于館閣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稱“臺閣體”。以烏黑、光潔、方正、圓潤、大小一律者為佳作。它的流行與當時的皇帝個人所好和科舉考試的取士標準有內在聯系,并由此形成一種社會審美趨向。最擅長此書體者為沈度。<BR> 此書為中國現存公藏善本書目的總匯,收錄了各級各類公藏部門如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博物館,文物保管委員會,高等院校,科學院系統圖書館,中等學校,文化館,寺廟等781家單位的現存善本圖書約13萬部,但臺灣省除外。版本目錄學上關于“善本”的含義向來是指精加校讎、誤字較少的版本或稀見舊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賢手稿之類。本書目據上述范圍選取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而又流傳較少的書籍,但不包括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本書目按經、史、子、集、叢5部編排,分部出版。各部類所收各書以著者的時代先后為序;同書有多種版本者,亦按時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書依次著錄其書名、卷數、編著注釋者、版本、批校題跋者及統一編號。每部書之后有藏書單位代碼表和藏書單位檢索表。TAG標簽耗時:0.0466990470886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