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旁注事類捷錄》,十五卷。明鄧志謨著,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書林萃慶堂刻本。半頁10行,行18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版框22.2cm×12.5cm。6冊1函。
作者學問優長,嚴謹淳樸,為編纂該書曾參考了經、諸子、正史、別史、圖注、志乘、傳記、詩話、別集、類書等各類書籍共172種。其在自序中提到編輯、刊刻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后輩參考學習而用的。
卷一為天文地輿,卷二為君道宦品,卷三為人品性情,卷四為女子法教,卷五為歲時宮室,卷六為倫道身體,卷七為德器人事,卷八為百花百草,卷九為飛禽走獸,卷十為昆蟲水族,卷十一為文具武具,卷十二為音樂雜具,卷十三為飲食果食,卷十四為珍寶衣服,卷十五為吉事兇事。內容十分廣泛,對明代士大夫階層閑逸優雅的生活情趣記錄尤多,保存了許多已佚古籍的寶貴資料。
此書自刊布以來流傳不廣,而且在清乾隆開四庫時被列為禁毀之列,故頗為罕見。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存世僅3部。鄧志謨(生卒年不詳),字景南,號竹溪散人、百拙生,又號名甫(明甫),江西饒安府安仁縣(今余江縣)人。明代中晚期以來著名的小說家,著作頗豐。孫楷第稱他“嘗游閩,為建陽余氏塾師,故所著書多為余氏刊行?!?/span>福建建陽地區是書坊集中的中心,明嘉靖、萬歷時期尤為隆盛,書坊林立,故稱之為書林。明代萬歷時期福建建陽著名書坊之一。主人余彰德及其子余泗泉同持萃慶堂事,是余氏家族中杰出的刻書家。我國古代雕版印刷的書,只在紙的正面印刷,中間有一空行,在此對折而成一張書葉,書葉中縫稱為書口,亦可稱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對折書頁,二是格內經??逃袝?、卷次、頁碼、字數、刻工姓名和出版處。在書口近上下兩端處印有】形符號,稱為魚尾,上魚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魚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狀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稱為白口,是古代印書的一種版式。
在書口中縫刻的魚尾形符號,稱魚尾,??淘跁谏瞎澔蛳鹿?。只在書口上邊刻一個魚尾稱單魚尾。線裝書的書口款式之一。其標志為書口中縫刻的魚尾形符號“【”,??淘跁谏瞎澔蛳鹿澋乃姆种惶?,體黑者稱“黑魚尾”, 體白者稱“白魚尾”。同頁上下節有兩個魚尾的稱“雙魚尾”,只在書口上邊刻一個的稱“單魚尾”。 也稱“框廓”、“邊欄”。指古書書頁四周的界線,主要形式為線欄。四周單線者稱“四周單邊”,四周雙線者稱“四周雙邊”,上下單線而左右雙線者稱“左右雙邊”。為求形式美觀,亦有以圖案花樣組成的版框,稱為“花邊”。類書是把眾多書籍的內容按不同門類分別析出,把相同門類的資料集中,然后按門類排列起來。就內容廣泛這一點來說,類似于今天的百科全書,但它與百科全書又不同。百科全書是按學科列條目,然后予以準確的科學解釋,后附參考書目,而類書則主要在某一門類下摘錄有關書中的資料,一般不作敘述和解釋,恰當地說,是百科資料匯編。我國歷史上最早編纂的類書,要算魏文帝時的《皇覽》,后來歷代都有,可惜亡佚了不少。
又稱小獸,屋頂檐角所用裝飾物。根據建筑物的體量大小定其使用數量,一般采用單數,太和殿用10個,屬于特例。其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押魚、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多為有象征意義的傳說中的異獸。走獸所處的位置,在垂脊、戧脊的下端,正是幾坡瓦隴上端的匯合點,為封護蓋住交會線的連磚的上口,必須在連磚上覆蓋脊瓦;因其斜下,若無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數鐵釘加固,為掩飾鐵釘的痕跡,于是在釘帽上加飾了一系列的小獸形象,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后來建筑技術不斷發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鐵釘,而走獸的形象卻保留下來,成為建筑等級的標志和建筑裝飾構件。
官名。春秋戰國時期由諸侯分封的貴族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內的行政。此書為中國現存公藏善本書目的總匯,收錄了各級各類公藏部門如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博物館,文物保管委員會,高等院校,科學院系統圖書館,中等學校,文化館,寺廟等781家單位的現存善本圖書約13萬部,但臺灣省除外。版本目錄學上關于“善本”的含義向來是指精加校讎、誤字較少的版本或稀見舊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賢手稿之類。本書目據上述范圍選取具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藝術代表性而又流傳較少的書籍,但不包括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本書目按經、史、子、集、叢5部編排,分部出版。各部類所收各書以著者的時代先后為序;同書有多種版本者,亦按時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書依次著錄其書名、卷數、編著注釋者、版本、批校題跋者及統一編號。每部書之后有藏書單位代碼表和藏書單位檢索表。TAG標簽耗時:0.063402891159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