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仲苗得勝圖》,清馮寧等繪,清嘉慶三年(1798年)內府銅版刊本。冊頁裝1函,圖版4幅??v51cm,橫88cm。圖上端有乾隆皇帝御題詩文。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湖南、貴州的苗民起義失敗后,小規模的苗民起義仍然不斷,清政府同樣采取了大舉鎮壓的軍事策略。嘉慶二年(1797年)貴州南籠(今安龍)苗寨民婦王囊仙率當地苗民起義,嘉慶帝命云貴總督勒保督師征剿。此套圖表現的就是當時清廷對苗民起義的鎮壓。四幅圖依次為:剿捕仲苗南籠圍解、攻克洞灑當丈賊巢、攻克北鄉巴林賊巢、剿凈仲苗余黨。
與法國名家雕刻、傳教士所繪制的《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相比較,雖然此圖的整體繪圖鐫刻水平與視覺效果不如前者,但從其綿密的筆法、重復層疊的山林樹石、房屋的構圖及雕刻技法來看,此圖將中國固有的畫風與雕刻技法融匯于銅版畫的繪刻之中,是銅版畫制作上中西結合的代表作之一。仲苗是對貴州地區苗民的稱呼,清廷蔑稱其為“狆苗”。 職官名,見《周禮·天官》,執掌貢賦貨藏,以供邦國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庫或宮廷。
冊頁的組合形式類似西方繪畫中的組畫,這種藝術形式在山水畫中能夠比較完整地展現一個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觀,在花鳥畫中可以從多重角度、時節去描繪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畫中,可以完整地敘述一個歷史故事發生的全過程或細化表現某種道德觀念。官名,明代始設,清代以總督為地方最高長官,轄一省或二三省,總理軍民要政,正二品,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事實上,總督兼兵部尚書及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運事物者亦稱總督。勒保(1740—1819年),清滿洲鑲紅旗人,字宜軒,費莫氏。乾隆間由筆帖式充軍機章京,歷官至陜甘總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捕殺白蓮教教首劉松。嘉慶間督師鎮壓貴州王囊仙苗民起事。調湖廣總督,督師鎮壓川楚白蓮教軍,因日久無大成效革職被逮。不久,再起,與額勒登保等鎮壓川境教軍。事定后,封威勤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充軍機大臣。卒謚文襄。TAG標簽耗時:0.03678107261657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