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儀器是故宮博物院眾多文物庋藏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種類。這類文物是明末以來西學東漸下的產物,是反映明清時期中國宮廷中西文化交流盛況的重要遺存。明朝末年,來華的傳教士為了謀求教務之發展,在反復探索、權衡之后,采取了展現西方科學為主旨的傳教策略,開啟了中西文化交流嶄新的一頁。他們或進獻從歐洲攜帶來華的鐘表儀器,或以他們的學識、技術向中國社會特別是清朝宮廷提供世俗服務,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親自制造或指導造辦處工匠制作了大批的鐘表儀器,并影響當時宮廷的學風,進而使引進、購買和制造鐘表儀器變成宮廷自覺的行為。這一歷史狀況決定了中國宮廷鐘表儀器收藏的特殊性,其在承載中外文化交流和影響方面所顯現出來的代表性、典型性、廣泛性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的同類收藏無法比擬的。
故宮所藏鐘表1500余件,年代跨度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初。其中尤以乾隆時期的藏品為最,這和乾隆時期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乾隆帝對鐘表的喜好有密切關系。這些鐘表包括中國鐘表和歐洲鐘表。中國鐘表有當時清宮做鐘處以及廣州、蘇州制造的;歐洲鐘表有英國、法國、瑞士以及美國、日本等國制造的。其中英國鐘表尤以造型美、變化多、數量大為著。這些鐘表不僅報時準確、造型精美、色彩絢麗,而且融繪畫、雕塑、工藝、天文、音樂、機械、科技等于一體,從中可以領略百余年前中外鐘表制造的精湛技藝,其獨有的特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眾。
故宮所藏科技儀器共700余件,時代從清初一直延續到清末,產地有英國、法國及清宮造辦處等。這些儀器涵蓋當時天文學、數學、地學測量等諸多學科。每類儀器中根據用途的不同又可分為若干小類。如天文學類中就有天體儀、渾儀、日月星晷儀;數學類儀器中分度量儀器與計算儀器,其中度量儀器主要有算尺、比例尺、分厘尺、角尺、矩尺等,計算儀器主要有比例規、假數尺、算籌、計算機等;地學測量方面則有象限儀、全圓儀、半圓測角儀等。這些儀器曾被宮廷廣泛使用,反映出宮廷科技交流和發展的歷史進程,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及文化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