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金琺瑯懷表,19世紀,直徑3.5厘米,厚1厘米。瑞士制造。
懷表為鍍金琺瑯表殼,表殼背面繪仕女圖,色澤艷麗。白琺瑯表盤,藍鋼時、分針。表盤上有廠家名款“播喴”以及機芯編號。表前后口緣均鑲嵌珍珠。
播喴是瑞士一家鐘表廠商的品牌,1820年由Edouard Bovet創建,專門制造、行銷面向中國市場的各式鐘表。此表附有鑰匙。琺瑯,又稱“佛郎”“法藍”“琺瑯”,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m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金屬胎琺瑯器則依據在制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 “仕女”始稱“士女”,其原義泛指男女。(“士女”一詞最早出現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難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冻o》中亦為男女通稱。)至漢劉向《列女傳》中《啟母涂山》“厘爾士女,從以孫子”之義,此時專指女性。其后,經陸善經補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錄》中記有二高云,“一西秦,時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畫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記周昉“畫士女為古今冠絕”,稱其為神品,同書亦記陳閎、張萱、王定、王 、蕭溱、張涉、張容等均畫士女,或入妙品、能品,專指以描繪古代貴族婦女為題材的中國畫。宋代以后,“士女”與“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詞漸為流行,其義指相貌秀麗的女子。 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鑄造銅器時,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線槽,將松石、紅銅片或金銀絲、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鑲嵌工藝始于二里頭文化時期,在春秋時期較盛行。
TAG標簽耗時:0.0126719474792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