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是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魯相韓勅所立(在山東曲阜孔廟),又稱《韓勅碑》或《漢魯相韓勅造孔廟禮器碑》。碑高227.2厘米,寬102.4厘米,四面環刻,隸書,無碑額。碑陽16行,滿行36字,刻序、銘及韓勅等9人的題名;碑陰分為3列,各17行;左側3列,各4行,右側4列,各4行,均為題名。碑的內容記錄了韓勅修飾孔廟和制作禮器之事宜。
此碑在唐代不顯于世,宋稍顯。被王澍、翁方綱、郭尚先等推為漢碑隸書極則。郭尚先在《芳堅館題跋》中稱:“漢人書以《韓勅造禮器碑》為第一,超邁雍雅,若卿云在空,萬象仰曜,意境當在《史晨》、《乙瑛》、《孔廟》、《曹全》諸石之上,無論他石也?!?b class="lemma-word-new" onclick="var oobj = $('.keyword a:contains(' + $(this).text() + ')');if(oobj.attr('href') == 'javascript:;'){oobj.click();}else{window.open(oobj.attr('href'));}" style="cursor:pointer;"data-id="744">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認為,該碑字口完整,碑側之字鋒芒如新,尤其飄逸多姿,縱橫迭宕,更為書家所激賞。攻漢書者,多以《禮器碑》為范本。王澍《虛舟題跋》評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鼻鍟ɡ碚摷椅谭骄V認為此碑奇絕多變是由于7人所書。
本拓本為故宮博物院藏明拓本?!敖^思”二字未損連。黑墨精拓,碑陽、碑陰、碑側俱全,有張伯英題簽,并有“君言鑑賞”等藏印多方。
此碑明都穆《金薤琳瑯》,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王昶的《金石萃編》等書著錄。王澍(1668—1739年),字若林,號虛舟,金壇(今屬江蘇省)人,后遷居無錫??滴跛氖模?705年)年中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進士,后入翰林院,累遷戶部給事中,后官至吏部員外郎。致仕歸,悅無錫山水,買屋金匱山旁,自號二泉,又號恭壽老人、良常山人?!肚迨犯濉酚袀?。書入歐陽詢之室,篆書法李斯,為一代書家。亦工刻印。著《竹云題跋》、《虛舟題跋》。
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博學,富藏書,工詩文,長于考證金石。書法初學顏真卿,繼學歐陽詢,旁涉漢隸,自成一格,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并稱“乾隆四家”。著有《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等。郭尚先(1784-1832年),字元聞,又字蘭石,福建莆田人。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官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工書擅畫,精鑒別。他推崇顏真卿書法,認為“學書不過魯公一關,終身門外漢”,故從顏書入手,深得其法,致使書名盛于清嘉、道間。在京師時,前來索書者“趾樓于戶,每作字脫手,輒為人持去,拱璧珍之”。著有《增默庵文集》、《芳堅館題跋》等?! ?/span>楊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號鄰蘇,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舉人。初習商,后潛心于歷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學,善書法,其書初學歐陽詢,后致力于顏真卿、蘇軾書風的研習,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館隨員身份赴日本,攜古碑帖達萬余種,與日本書法家交流研習,因而對日本書壇產生很大影響。歸國后,任兩湖書院地理教習及勤政學堂總教長。著有《日本訪書志》、《書學邇言》、《晦明軒稿》等書多種,尤以歷史地理和版本目錄學成就為著。張伯英(1871--1949年),江蘇銅城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舉思科舉人。曾于段祺瑞政府任秘書,后執教北平成達中學。書法獨樹一幟,碑帖尤精評審,亦富收藏。有《閱帖百卷》等。
都穆(1459—1525年),字玄敬,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弘治己未進士。歷禮部主客郎中,加太仆少卿。七歲能詩,及長泛覽群籍,奉使至秦中,搜訪金石遺文,摹拓繕寫,著有《金薤琳瑯》。
孫承澤(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號北海,又號退谷,山東益都(今山東壽光縣)人。明崇禎進士,官給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鑒別書畫,其常用鑒藏印記有“孫承澤印”、“退谷老人”、“北平孫氏硯山齋圖書”、“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長宜子孫”等。著有《庚子銷夏記》八卷,為其所藏書畫的著錄書。此書所錄以題跋為詳,間有議論與考證,鑒裁精審,評論獨到,為學者所重。另有《春明夢余錄》《天府廣記》等多種著述傳世。其常用鑒藏印記有“孫承澤印”、“退谷老人”、“北平孫氏硯山齋圖書”、“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長宜子孫”等。 清代孫承澤撰,著錄其家藏書畫和石刻以及所見他人收藏的書畫,共 8卷,成書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BR> 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清學者。乾隆年進士,官至邢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學,收羅商周銅器及歷代石刻拓本一千五百余種,編為《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能詩詞、古文。TAG標簽耗時:0.0472190380096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