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華山廟碑》冊,拓本38頁,剪條裝裱,每頁3行,行6字??v22 .3厘米,橫12.8厘米。
此碑立于延熹八年(165年),隸書,典雅壯偉?!霸跐h人八分最為險勁,已開魏碑之先河”(清汪喜孫語)。漢碑極少留書者姓名,此碑文末有“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名款。碑文記述歷朝帝王封禪祭天地的祀典和當朝弘農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華岳廟碑的經過。
原碑宋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著錄。據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和明郭宗昌《金石史》中記載推測,宋末元初碑已毀。傳世拓本罕見,可信者有四:一是長垣本,以明代長垣王文蓀藏得名。二是華陰本,明時為華陰東肇商兄弟和郭宗昌收藏,也稱關中本。三是四明本,明時寧波豐熙萬卷樓與范欽天一閣所藏,寧波古稱四明。四是順德本,因清季順德李文田獲存而得名。
華陰本濃墨精拓。原碑的第一行至十七行損泐一百余字,較長垣、順德本拓得晚,約在宋、元之間。附頁存郭宗昌、王鐸、翁方綱、阮元等題跋、觀款230余條。其中王弘撰跋云:“倡明漢隸當與昌黎文起八代同功”;朱筠跋專從六書理論考究碑文字形結構,以證篆、隸、楷之遞變;朱錫庚跋詳敘《華山碑》諸拓本流傳遞藏經過,均有較高學術價值。
宋洪適《隸釋》、 清阮元《漢延熹西岳華山廟碑考》等書亦有著錄。 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以魏的書法最為興旺發達。其書體方峻遒勁,樸拙奇肆,風格多樣,各具特色。北魏書法藝術的形式也是較多的,除碑刻以外,還有墓志、造像題記及摩崖刻石文字。<BR>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禮,施于泰山、華山等名山。在山頂筑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山下僻場祭地,或設神廟,報地之功,稱禪。歷代王朝都把封禪作為國家大典。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稱于世,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書》和《新五代史》。書法字體新麗,神采秀發,自成一家。
駱天驤,字飛卿,約生于金宣宗末年(1223年前后),卒于大德四年(1300年)后。他世代居住長安,留意古跡。入元后曾任京兆路儒學教授。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安西王府,曾引導主持營造的安西王相趙炳遍訪周、秦、漢、唐宮苑遺址。元貞三年(1296年)撰成《類編長安志》,書中對宋末元初關中碑刻存佚情況記錄較詳。郭宗昌(?--1652年),陜西華州人,字允伯,一字胤伯,號委宛先生。清初隱居不仕,自構沚園于白涯湖上,柱礎欄砌書刻款識銘贊。善鑒金石、書畫,撰《金石史》、《松談閣印史》,后者未見傳本。
豐熙(生卒年不詳),明代鄞縣(今寧波)人,字原學,弘治中舉進士,累官至翰林學士,藏書富,室名萬卷樓。
明代進士范欽的私人藏書處,位于今浙江寧波,是中國現存年代最古之藏書樓。范欽(1506-1585年),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平生喜購書,在各地做官時廣收圖書,抄錄善本。所藏多為明人著作、明朝所刻書、明朝地方志及登科錄。其子大沖續有增藏。聚書四千余種,五萬三千余卷,并有五代至宋元碑帖七百二十余種。范欽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天一閣用于藏書。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閣兩層,6開間,硬山頂。上層不分間,隔以書櫥,下層分為6間。前鑿一池,稱天一池,兩側有封火山墻。清代官修的文淵、文瀾等七閣皆仿此?,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號嵩樵、煙潭漁叟、癡仙道人等,孟津(今洛陽孟津縣)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累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工詩文,能繪畫。書法師鐘繇、二王、顏真卿、米芾,尤得力于《淳化閣帖》,既浸淫于古法又有所創新。其書諸體悉備,最擅行、草書,筆法縱逸流暢,風格雄健險峻,是清初書法大家??逃小稊M山園帖》、《瑯華館帖》?!肚迨犯濉酚袀?。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博學,富藏書,工詩文,長于考證金石。書法初學顏真卿,繼學歐陽詢,旁涉漢隸,自成一格,與劉墉、成親王永瑆、鐵保并稱“乾隆四家”。著有《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略》等。 阮元(1764—1849年),江蘇儀征人,字伯元,號蕓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善書,精研金石,參與編纂《石渠寶笈·續編》《欽定全唐文》等書。有《研經室集》《積古齋鐘鼎款識》《兩浙金石志》《漢延熹西岳華山碑考》四卷等多種著述。<br />
王弘撰(1622—1702年),華陰人,字文修,一字無異,號太華山史。監生,博學工書,對書畫金石精鑒別。持反清復明之志,康熙十七年薦博學鴻詞,堅辭不就。世居華山,有讀易廬,著《易象圖述》、《山志》、《砥齋集》等。顧炎武稱王弘撰為“關中聲氣之領袖”。
朱筠(1729--1781年),順天大興人,字美叔,號竹君,又號笥河。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好金石文學。生平遇山水,必訪摩崖舊刻、古剎殘碑。寫字蒼勁兼篆體,有隋前古風。朱錫庚是朱筠之子。
TAG標簽耗時:0.0500969886779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