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

                銘刻

                銘刻一詞包含銘文與鐫刻兩方面內容,商代的甲骨刻辭、商周的銅器銘文,以及戰國、秦、漢以來的印章、磚瓦、陶器、封泥、刻石、碑和帖上的文字皆可屬于銘刻范疇。

                商代的甲骨刻辭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人稱甲骨文。目前已發現的甲骨文字約有五千多個。故宮博物院所藏殷墟刻辭甲骨約四千余片,著錄于《殷虛書契續編》、《卜辭通纂》、《殷契佚存》、《殷契拾掇》、《殷契拾掇二篇》、《甲骨文合集》等書中。

                銘刻一詞包含銘文與鐫刻兩方面內容,商代的甲骨刻辭、商周的銅器銘文,以及戰國、秦、漢以來的印章、磚瓦、陶器、封泥、刻石、碑和帖上的文字皆可屬于銘刻范疇。

                商代的甲骨刻辭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人稱甲骨文。目前已發現的甲骨文字約有五千多個。故宮博物院所藏殷墟刻辭甲骨約四千余片,著錄于《殷虛書契續編》、《卜辭通纂》、《殷契佚存》、《殷契拾掇》、《殷契拾掇二篇》、《甲骨文合集》等書中。

                磚瓦屬于古代建筑材料??脊虐l掘表明,目前所見最早的磚文出現在戰國時期。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東漢時期刻字磚內容豐富。另外,120余塊上世紀三十年代西北科學考察團發掘出土的高昌磚也收藏在故宮,這些麴氏高昌磚對于研究高昌文化的發展、喪葬習俗以及西域與中原的關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刻石,有碣石、碑刻、墓志、摩崖、石經、造像題記、題名、帖等等多種形式。碑是刻石文字中的一種,最早的用途是為下棺??瘫呐d起始于東漢之初,盛于桓、靈帝之際。從內容上講,碑可分為墓碑、功德碑和記事碑三種。帖在形制上與碑不同,為橫石。一般高一尺有余,寬二尺五左右。所用材料有石有木,木帖版常采用棗木或梨木刻成。從編輯體例上分,有叢帖和單帖兩種,叢帖是將一人或多人的幾件或多件書跡、詩文、信札等收集起來進行鐫刻,而單帖則是一種帖獨立成篇。兩者收刻數量不同,刊刻目的皆為書法、文字的流傳。人們用紙、墨將碑帖刻石上的文字椎拓下來,這樣字跡清晰,便于閱讀,同時保存方便,流傳益廣。據記載,刻帖的最早年代起于南唐,相傳有《昇元帖》、《保大帖》,但未見流傳?,F見到最早的可信叢帖,是北宋宋太宗時所刻的《淳化閣帖》。碑帖是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它為歷史學、文字學、文學和書法藝術提供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可與史籍互相補證。

                故宮博物院收藏各個時代碑帖有幾萬件,小部分是清宮舊藏,大部分是近五十年搜集入藏的。一批著名的鑒藏家如朱文鈞、馬衡、張伯英、吳兆璜、張彥生等相繼將珍藏贈與故宮博物院,聚集了一批遞藏有序的善本(宋拓、明拓和孤本)。

                文物名稱 時代 分類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北宋 拓本
                秦石鼓
                戰國 刻石
                論文名稱 作者 發表處 時間
                《霸伯簋銘文校議》 嚴志斌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0年05期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郭玉海 《紫禁城》 2020年04期
                《小屯M18所出朱書玉戈與商人東進交通線》 陳絜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3期
                《“獨往獨來,一空依傍”——故宮藏吳昌碩篆刻作品概述》 見驊 《紫禁城》 2018年04期
                《吳昌碩與閔泳翊——中朝篆刻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傳奇》 桑椹 《紫禁城》 2018年04期
                《生動傳神的浮雕刻畫——故宮博物院藏“荊軻刺秦王”畫像石》 王全利 《紫禁城》 2015年07期
                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