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先銘(1921—1993年),男,.湖北漢口(今武漢)人,中國古陶瓷研究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早年就讀于北平輔仁大學西語系。受其父親歷史學家馮承鈞先生的影響,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40年代就職于故宮博物院,從事各類文物的整理,50年代轉入古陶瓷的研究。
在40余年的研究生涯中,馮先生始終把古陶瓷文獻、藏品與實地調查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主持故宮博物院陶瓷展覽期間,他以窯址調查及出土的器物為依據,經過大量排比分析,對每一件展品嚴格把關,創立了中國古陶瓷展覽的新模式,加強了陶瓷展覽的系統性、科學性,成為我國古陶瓷研究的開拓者。
為了搞清一批藏品的時代及窯口,馮先生運用考古學方法對古窯址進行調查。在遍閱了全國地方志書的基礎上,重點調查了全國17個省、200個縣市的上千處古窯址,收集了大量實物標本,確定了一些傳進品的時代與窯口,摸清了我國各時代古窯址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及各窯之間的關系,對所調查的窯址的歷史、燒瓷品種、裝飾特征、燒造方法等有了深入的了解,為深入研究古陶瓷奠定了基礎。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馮先生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以大量考古資料為依據的《中國陶瓷史》,并執筆遼金部分。其中首次把宋代瓷器分為六個窯系,準確地概括了宋代瓷器的發展特點,這一理論已為古陶瓷學界廣泛運用并加以發展。該書的出版標志著我國古陶瓷研究進入了新階段。
80年代初,馮先生為培養專業人才,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古陶瓷研究會,并為其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到各地博物館、大專院校講學,為《文物》等刊務審閱了大量稿件。
馮先生治學嚴謹,學術造詣精深。他先后發表了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指導意義的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了《龍泉青瓷》、《定窯》、《宋元清的瓷》、《中國古陶瓷論文集》、《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中國古陶瓷鑒賞》等專著;主編了《中國陶瓷史》、《中國古陶瓷圖典》、《清盛世瓷》、《中國陶瓷》等書。
馮先銘先生以謙和的人品、淵博的學識被國內外人士譽為“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一知名學者”,“中國陶瓷泰斗”,“是亞洲乃至世界難得的陶瓷專家之一”。他曾任中國古陶瓷研究會與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會長、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
1991年獲日本小山富士夫紀念獎,成為領取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