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

時代:明嘉靖
分類:殿
區域:外朝中路
保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后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
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1240.00㎡,高29.50m。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個小獸。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搭配協調,顯得華貴富麗。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云龍渾金毗廬帽。建筑上采用了減柱造做法,將殿內前檐金柱減去六根,使空間寬敞。
保和殿于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于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清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滴踝约次恢涟四辏?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清代殿試自乾隆年始在此舉行。明代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后殿。嘉靖年間改稱建極殿,清代改稱保和殿。典出《尚書·周書·洪范》:“皇建其有極”。建:建立。極:原義為屋脊之棟,引申為中正的治國最高準則。
周武王伐殷勝利,商紂王自焚。遭紂王囚禁的箕子(紂王叔父)重得自由。武王拜訪箕子,請教天道,箕子為他講解天地大法?!昂榉丁奔础昂甏蟮姆▌t”。其中箕子講述的第五條為“皇極”,意為人君為眾民之主,當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間之寬稱面闊,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檁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根檐柱中心線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寬度的總和稱通面闊。 指建筑物縱深各間的長度。即位于同一直線上相鄰兩柱中心線間的水平距離。各間進深總和稱通進深。歇山頂為中國古建筑屋頂式樣之一。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故亦稱九脊殿。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重檐較單檐尊貴。<P> 一種帶釉的陶制品。釉以鉛作助溶劑,以含鐵、銅、鈷、錳的礦物作著色劑,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宮殿、宗教廟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P>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構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經多重交叉組合而成。每一組合稱一攢。按安裝部位分科,位于柱頭上的稱柱頭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稱角科,分布于柱間部位的稱平身科。斗栱對屋檐有支撐和減震作用,也有較強的裝飾性,因此,多用于較高等級建筑上。斗栱發展至清代,被作為建筑模數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為單位,長度同于最下坐斗的開口大小。 斗栱形式之一。里外各出兩拽架的斗栱,單翹單昂、重昂或重翹品字斗栱皆為五踩斗栱。斗栱組合有頭翹一件,頭昂后帶翹頭一件,二昂后帶六分頭一件,螞蚱頭后帶菊花頭一件,撐頭大后帶麻葉頭一件,外拽用單材瓜栱、單材萬栱、廂栱各一件,正心瓜栱、正心萬栱各一件。
和璽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枋心內一般畫二龍戲珠,藻頭內畫升、降龍。平板枋以青色為底,上繪行龍;挑檐枋青色底,畫流云或“工王云”;由額墊板朱紅色底,上繪行龍。龍周圍襯云紋、火焰圖案。清代建筑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由枋心、找頭、箍頭三部分組成,以連接的人字形曲線為間隔,繪以龍鳳圖案,主要線路瀝粉貼金,并以青綠、紅色襯地,色彩艷麗,金碧輝煌。 亦稱頂棚。建筑物內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構件,一般可分為硬天花、軟天花。硬天花以木條縱橫相交成若干格,也稱為井口開花,每格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圓光中心常繪龍、龍鳳、吉祥花卉等圖案。軟天花又稱海漫天花,以木格蓖為骨架,滿糊麻布和紙,上繪彩畫或用編織物,為等級較低的天花。
古建筑彩畫工藝之一。即用裝有膠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狀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畫圖案描出隆起的花紋,上面涂膠后貼以金箔,以求圖案有立體感。
中國傳統裝飾技法之一。貼金是將金箔用竹夾子夾起貼在有黏性的地子上的一種方法。古代貼金的地子,一般用魚鰾膠水或構樹津液涂刷。在大梁和隨梁枋下、前后金柱間,用以安放天花之梁。
古建筑外檐和內檐的門窗、槅扇、隔斷、天花等木構件之統稱。以其所處的位置分為外檐裝修和內檐裝修,安裝在檐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外檐裝修”,安裝在金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內檐裝修”。外檐裝修包括槅扇、檻窗、橫披、簾架、風門等,內檐裝修則是室內的隔斷、屏風、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產自蘇州、松江等地,選料精良,制作工藝復雜,從選土練泥、踏熟泥團、制坯晾干、裝窯點火、文火熏烤、熄火窨水到出窯磨光,往往需要一年半時間。磚成后由水路運至北京。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為《髹飾錄》所謂的“罩金漆”,其工藝為在木胎漆地上貼飾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傳統家具中一種體型寬大的坐具,亦稱“御座”。明以后,隨著皇權制度的強化,寶座成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象征著帝王的權威?!睹魇贰份d,明神宗時,宦官馮保竊權,“帝御殿,保輒侍側”。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保一侍從之仆,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將宦官立于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
寶座大多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單獨陳設,極少成對。在寶座的背后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座屏,兩邊放置甪端、香筒、仙鶴、蠟釬等器物,格外尊貴、莊嚴?;实鄱俗趯氉?,俯視群臣,“君臨天下”,充分體現出帝王的權威,以達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暖閣即以槅扇門、隔斷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內建的小屋。<br>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合使用的形式,多見于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在器物周身貼金箔的做法?!皽啞睘闇喨灰惑w之意。
毗廬帽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物,多用于佛堂神龕。式為船形,兩邊略翹起,中間或做成如意頭形,或為冠葉形,浮雕祥云、龍、鳳、寶相花等紋飾,并彩繪貼金。除用于宗教場所外,還大量用于宮殿建筑裝飾。重要殿宇室內的東西暖閣多以毗廬帽作為出入之門的裝飾。
古代建筑柱網平面中減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出現于11世紀后,遼金時廟宇建筑常用此種做法,可使室內空間寬敞,明以后少用。紫禁城內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等尚保留此種做法。
建筑物的屋頂梁架以立柱支撐,立于最外一層屋檐下的柱子稱檐柱,檐柱以里位于室內的柱子稱“金柱”。進深較大的房屋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圍金柱和里內金柱之分。清代滿語對駙馬(即公主的丈夫)的稱謂。 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等級,因在皇宮大殿內舉行,故稱殿試。
TAG標簽耗時:0.14573216438293 秒
撰稿人:劉鴻武
建極
典出《尚書·周書·洪范》:“皇建其有極”。建:建立。極:原義為屋脊之棟,引申為中正的治國最高準則。 周武王伐殷勝利,商紂王自焚。遭紂王囚禁的箕子(紂王叔父)重得自由。武王拜訪箕子,請教天道,箕子為他講解天地大法?!昂榉丁奔础昂甏蟮姆▌t”。其中箕子講述的第五條為“皇極”,意為人君為眾民之主,當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斗栱
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構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經多重交叉組合而成。每一組合稱一攢。按安裝部位分科,位于柱頭上的稱柱頭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稱角科,分布于柱間部位的稱平身科。斗栱對屋檐有支撐和減震作用,也有較強的裝飾性,因此,多用于較高等級建筑上。斗栱發展至清代,被作為建筑模數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為單位,長度同于最下坐斗的開口大小。
五踩斗栱
斗栱形式之一。里外各出兩拽架的斗栱,單翹單昂、重昂或重翹品字斗栱皆為五踩斗栱。斗栱組合有頭翹一件,頭昂后帶翹頭一件,二昂后帶六分頭一件,螞蚱頭后帶菊花頭一件,撐頭大后帶麻葉頭一件,外拽用單材瓜栱、單材萬栱、廂栱各一件,正心瓜栱、正心萬栱各一件。
金龍和璽
和璽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枋心內一般畫二龍戲珠,藻頭內畫升、降龍。平板枋以青色為底,上繪行龍;挑檐枋青色底,畫流云或“工王云”;由額墊板朱紅色底,上繪行龍。龍周圍襯云紋、火焰圖案。
天花
亦稱頂棚。建筑物內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構件,一般可分為硬天花、軟天花。硬天花以木條縱橫相交成若干格,也稱為井口開花,每格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圓光中心常繪龍、龍鳳、吉祥花卉等圖案。軟天花又稱海漫天花,以木格蓖為骨架,滿糊麻布和紙,上繪彩畫或用編織物,為等級較低的天花。
裝修
古建筑外檐和內檐的門窗、槅扇、隔斷、天花等木構件之統稱。以其所處的位置分為外檐裝修和內檐裝修,安裝在檐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外檐裝修”,安裝在金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內檐裝修”。外檐裝修包括槅扇、檻窗、橫披、簾架、風門等,內檐裝修則是室內的隔斷、屏風、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金磚
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產自蘇州、松江等地,選料精良,制作工藝復雜,從選土練泥、踏熟泥團、制坯晾干、裝窯點火、文火熏烤、熄火窨水到出窯磨光,往往需要一年半時間。磚成后由水路運至北京。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
寶座
傳統家具中一種體型寬大的坐具,亦稱“御座”。明以后,隨著皇權制度的強化,寶座成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象征著帝王的權威?!睹魇贰份d,明神宗時,宦官馮保竊權,“帝御殿,保輒侍側”。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保一侍從之仆,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將宦官立于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 寶座大多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單獨陳設,極少成對。在寶座的背后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座屏,兩邊放置甪端、香筒、仙鶴、蠟釬等器物,格外尊貴、莊嚴?;实鄱俗趯氉?,俯視群臣,“君臨天下”,充分體現出帝王的權威,以達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毗廬帽
毗廬帽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物,多用于佛堂神龕。式為船形,兩邊略翹起,中間或做成如意頭形,或為冠葉形,浮雕祥云、龍、鳳、寶相花等紋飾,并彩繪貼金。除用于宗教場所外,還大量用于宮殿建筑裝飾。重要殿宇室內的東西暖閣多以毗廬帽作為出入之門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