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
                太和門
                太和門前西側銅獅

                【太和門】

                時代:清光緒

                分類:門

                區域:外朝中路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太和門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奉天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順治三年(1646年)、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焚毀,次年重建。
                  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4間,建筑面積1300.00㎡。上覆重檐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門前列銅獅一對,銅鼎四只,為明代鑄造的陳設銅器。
                  太和門左右各設一門,東為昭德門(明代稱弘政門),西為貞度門(明代稱宣治門)。光緒十四年貞度門失火,殃及太和門與昭德門,第二年三門重建。太和門前有面積約26000㎡的廣場,內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過。河上橫架五座石橋,習稱內金水橋。廣場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習稱東、西朝房,并有協和門(明代稱會極門)和熙和門(明代稱歸極門)東西對峙。東側廊廡在明代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內誥敕房。西側廊廡在明代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繙書房和起居注館。
                  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門聽政、賜宴,后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滿族統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個皇帝福臨即在太和門頒布大赦令。TAG標簽耗時:0.082979917526245 秒

                撰稿人:王時偉


                關鍵詞: 太和門 奉天門皇極門 面闊 進深 歇山頂 基座 和璽彩畫 內金水河 內金水橋 廊廡 朝房協和門 熙和門 實錄 實錄館 玉牒 玉牒館 起居注館 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 內誥敕房 會典 繙書房 御門聽政乾清門 滿族
                問題反饋
                圖書館

                圖書館

                視聽館

                視聽館

                故宮旗艦店

                故宮旗艦店

                全景故宮

                全景故宮

                v故宮

                v故宮

                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