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

                讀“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

                作者:王子林

                照見天地心展主視覺


                午門馬道上的“照見天地心”海報


                午門

                  展覽如同一本書,有始有終,有起因,有高潮,有結尾,其間或草蛇灰線、或字字奇觀、或起伏跌宕,或柳暗花明、或曲徑通幽,好的書總會讓你掩卷冥想、回味無窮,使心靈受到了一次碰撞,精神為之飛揚,神思為之開朗。


                  “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是一個基于傳統與當代的書房展,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如同書的三個篇章。

                第一章、委懷琴書

                 
                第一單元:委懷琴書

                  “委懷琴書”,出自晉代陶淵明詩“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是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不用心于世俗之事了,而是把胸懷委托給了琴和書。與“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一樣,醉心于讀書和揮灑豪墨,追求淡薄寧靜。


                  書為何如此重要呢?


                  農耕文明重視祭祀。先民祭祀天和祖先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燔柴,二是獻酒,煙和香味升騰,登聞于天,以此完成與天和祖先的溝通。但上天并不能準確地知道先民的想法。只有當文字產生后,先民才能將心中所想準確地向上天匯報和禱告,人與上天的溝通才算到位。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幾乎都出現于專門藏甲骨的坑中,這些坑是否相當于現在的圖書館?甲骨文算書嗎?嚴格意義上說藏甲骨文的坑不能算圖書館,刻有文字的龜片也不能算作書,因為它不交流,不允許其它人看。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竹書和帛書,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書,隨之藏書屋也就出現了。最早的藏書屋即圖書館,已無從考證。但有一座圖書館卻是永恒的,它就是天上的壁星。上天的意志,也需要表達和傳承下去,于是古人想象天空中有一座圖書館叫壁星。壁星又稱壁宿,是北方七宿中的第七宿,由兩顆星組成,因在室宿的東邊,很像室宿的墻壁,又稱東壁,是天上的圖書府。每年的十一月,正南中天便會出現兩顆明亮的星即壁星,十分耀眼,高懸于天。從此,人們無論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


                  漢代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北谛鞘怯涊d天文的書,它普照天下,是文明之源。


                  而記載人文的書,藏在哪兒呢?


                  這就是大地上的魯壁。


                  所以書的開篇便是呈現于眼前的一幅標有壁星的星象圖,并將通道用墻壁分隔,以假此為魯壁。


                壁星

                  魯壁,《〈尚書〉序》記:“至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弊郧胤贂?,很多典籍被付之一炬,魯壁的發現,使文脈又得以延續。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庇^察天的文彩,可以知曉四季的變化規律;觀察人類文明,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


                  將壁星與魯壁聯系起來,說明書房的根在五經,五經是闡數圣人之精微,示天理正人心的經典。當古人仰望星空的時候,實際上是把人世間的事業賦予給星空,使之成為永恒。


                  這樣,我們在壁星的前面設計了五經萃室意象。


                 

                五經萃室原狀


                五經萃室景觀

                  五經萃室位于乾清宮東小殿昭仁殿中,乾隆九年,乾隆將宋元明三代舊版書籍藏于昭仁殿,名曰天祿琳瑯,其中收藏了不同版本不同時代的《春秋》數種。當時內府得到了乾隆認為是宋代岳珂所刻《易》《書》《詩》《禮》四種,而獨缺《春秋》,乾隆遂令查找天祿琳瑯中的《春秋》,果得他認為是岳氏版的《春秋》,五經齊備,遂將昭仁殿后廡慎德室分隔一間,名曰“五經萃室”。

                五經萃室匾

                《五經萃室記》炕屏


                康熙年間內府仿宋咸淳大字本《周易本義》

                 
                康熙六十年內府刻本《欽定春秋傳說彚纂》

                  壁星---魯壁---五經萃室,這是一條文化之脈,從天上一直延續到了紫禁城里,千年不斷。

                在這里我們閱讀到了《性理大全》《周易本義》《欽定書經傳說匯纂》《詩傳大全》《欽定三禮義疏》《欽定春秋傳說匯纂》《仿相臺五經》《道德寶章》《宗鏡錄》等儒釋道經典,繼續著對星空的想象。


                  關于書房里的陳設,我們以文房四寶和文人雅器兩部分文物進行了表達。紙墨筆硯均置于象征性的巨大的書案展示臺上,它是由看似一張紙從天而降而做成的。三個單元的展廳都是由特制的具有宣紙效果的材料裝飾的展柜和展墻,使展廳變成了一本書。

                一張從天而降的宣紙構成的展臺


                世界的重屏與是一是二圖

                  在首章結束時,“是一是二圖”與當代藝術作品“世界的重屏”相視而立。作者的靈感來自于五代名作“重屏會棋圖”,重置的圍屏展示了不同文明下的書房場景,有中國古代書房的琴棋書畫、歐洲文藝復興書房的科學實驗室、阿拉伯文化的經院器具、日本和朝鮮的書房陳設等。重屏本是隱蔽的象征,把它們放在一起,則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封閉與開放,是否是對書房的一種思考呢?從中國書房走向世界書房,未來,我們有可能還將走向宇宙書房。


                第二章、正誼明道


                 

                第二單元:正誼明道

                  讀書人讀圣賢書,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就是要如何看待功與利的問題,《孟子》說:“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笔窍袼匆活惖娜四菢有猩?,還是像跖一類的人那樣逐利?漢代董仲舒提出:“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弊屃x正于天下,是最大的利;讓道明于天下,是最大的功。正誼明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性格和情懷。


                乾隆書正誼明道匾(原懸漱芳齋)

                  進入第二章的第一件文物是宋代何筌“草堂客話冊頁”,畫中草廬和亭子組合在一起,使人想起“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不就是入世與出世的關系嗎?諸葛亮《出師表》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軀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庇么水嬕庠陂_啟這一單元的入世與出世的價值展示?!睹献印费裕骸肮胖?,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宋代何筌草堂客話冊頁

                  如何修身見于世,文征明的“猗蘭室圖”傳達了這一信息。一間書齋掩映于蒼松之間,屋前屋后,蘭花錯雜其間,賓主相對而坐,主人撥動琴弦,一曲《猗蘭操》回響于松風之間, “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征明屢躓場屋,57歲仍閑居故里,但清芬高潔的品格和情操從未改變。

                文徵明猗蘭室圖卷

                  《大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亦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眰€人與家與國與天下連在一起,讀書人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明代徐渭行書晝錦堂記軸,借宋代歐陽修的《晝錦堂記》,向往魏國公韓琦“功在社稷”的偉業。元代文天祥的“行書上宏齋帖”,抒發了自己對包恢忠忱愛國的敬仰。明代陳淳“行書岳陽樓記卷”,借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以表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和情懷。


                陳淳行書岳陽樓記卷


                  我們將西周的虢叔旅鐘陳設于展廳正中,以其重器的形式,向觀眾強調家國一體的觀念。虢叔旅的父親曾為西周立下過汗馬功勞,特鑄此鐘以追述祖先功烈,感念王室恩賜,祈愿父輩福蔭子孫。



                虢叔旅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人走出書齋,仰觀宇宙,俯察萬物,完成對天地的考察,從而充實完美自己。宋代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卷”、清代原濟的“搜盡奇峰圖卷”和宋代郭熙的“窠石平遠圖軸”,畫中呈現的都是對天地自然的細致觀察,抒發了對天地自然的贊美,人與天地融為一體。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 


                原濟搜盡奇峰圖卷



                郭熙窠石平遠圖軸


                  山川在他們的眼中是神圣的,體驗到的是一種極致的美感和愉悅感,抑或是極致的寥廊感和蒼涼感,這是一種天地情懷的體現,是宇宙、天地對心靈的巨大碰撞而產生的情懷,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


                第三章、結契霜雪



                第三單元:結契霜雪

                  “奚待結契霜雪里”出自乾隆《題三友軒》,霜雪指梅花,梅花是松竹梅之一,為何獨與梅花結為契友呢?


                  《論語》:“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也?!比松c三種人即正直、誠信、博學的人做朋友。蘇軾《游武昌寒溪西山寺》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睆拇怂?、竹、梅成了三友的象征。松喻直,梅喻諒,竹喻多聞,松竹梅不僅是書房的象征,也是讀書人氣質和精神的象征。在友直、友諒、友多聞三友中,諒最重要,在松竹梅中,梅最重要,為什么呢?《說文》稱:“諒,信也?!闭彏檎\信義,梅花象征誠信,有梅報春信之說,是因為梅花一開,春天就來臨了。每年梅花都會準時守信開花,這是天的誠信的體現?!吨杏埂吩唬骸罢\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本哂姓彽娜藙t具有天德,所以要與這樣的人結為契友,叫結契霜雪?!对娊洝酚小吧榔蹰?,與子成說”,讀書人要有自己的生死朋友。


                乾隆香雪原狀


                亦真亦幻的科幻香雪世界

                  香雪建于乾隆三十九年,位于養性殿西耳房。乾隆皇帝酷愛梅花,仿蘇州鄧尉山香雪海,于室內疊砌宣石,象征梅花,并于壁間裝飾松竹梅貼落畫,提升了“書房山”的意境。為了再現香雪的場景,我們運用了科技手段,營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霜雪世界。

                陳繼儒梅花圖軸


                  結契霜雪,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讀書人往往就有了彼此相約的傳統,常于書房、花園、山林之間暢述幽情,俯仰宇宙。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文人雅集,我們將在此閱讀到元代蘇州玉山草堂主人顧瑛主持玉山賞石雅集后留下的 “造云石”。

                造云石

                  造云石前面的展臺彎曲錯落,上面承載著漢代的青銅熊足帶蓋酒樽、描彩漆鳥紋羽觴、青釉瓷羽觴等,恰似蘭亭的流水,映帶左右。兩側的展柜中陳設元代楊維楨“行書宴嘯傲東軒詩帖冊頁”、明代沈時“蘭亭修禊圖”、董其昌“行書柳公權蘭亭詩卷”等。這里展示有幾組當代藝術作品“釋水”,作者將單純的青花藍線條組合成水的波紋,逝者如斯夫,實現穿越時空的對話。



                漢代描彩漆鳥紋耳杯


                青銅熊足帶蓋樽

                曲水流觴的展臺設計

                  駐足于“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中的每一件文物前,如同在閱讀一段段精美的文字,閃耀著迷人的光輝,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心與心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靈被書房所照亮,被古代先賢所感動,既觀乎天文又觀乎人文。書房,文明以止的地方。

                問題反饋
                圖書館

                圖書館

                視聽館

                視聽館

                故宮旗艦店

                故宮旗艦店

                全景故宮

                全景故宮

                v故宮

                v故宮

                精品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big id="rn715"><dfn id="rn715"></dfn></big>

                          <thead id="rn715"></thead>

                              <pre id="rn715"></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