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故宮志愿者霍慢憶,今年53歲,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從事管理工作。我自幼生長在北京,故宮的紅墻黃瓦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6年12月的一天,我從新聞中得知故宮正在招募志愿者,便興奮地報了名。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我與故宮結下了深深的情緣。十年之間,從未改變。
正式成為志愿者之前,我們要經歷數月的培訓和嚴格的考核。這期間,我自告奮勇成為了小組長,承擔起了10余名準志愿者的溝通和聯絡工作。身為組長,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通往故宮志愿者的路上,我的組員,一個都不能少!于是,在每次培訓之后,我都認真匯總講座資料和文物講稿,通過郵件轉發給大家,以便隨時溫習、加深記憶。除了參加故宮組織的培訓外,我還為小組成員“另開小灶”——邀請經驗豐富的老志愿者為我們進行講解示范并當面答疑。老志愿者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的敬業精神和服務熱情深深感染著大家,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此外,我還積極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備考試講:每人講一到兩件文物,然后互相評議。在試講過程中,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逐漸熟練,并在原有講解詞的基礎上精雕細琢,以期日臻完善。我把大家各有特色的講解稿總結歸納之后,再轉發給小組的每位成員。就這樣,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后,我們小組的十幾位老師全部順利通過了考核,成為了正式的故宮志愿者。真正做到了“一個都不能少”!
那時候,每到周末休息時間,我就約上志愿者伙伴們到故宮珍寶館去熟悉文物,這些工作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閑暇時間,但我卻是樂此不疲。家人和朋友曾問我為什么?我想:可能就是因為喜愛!愛故宮,更愛可愛的志愿者團隊,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喜愛的事情,從來都不覺得累。10年來,我在故宮志愿者大家庭中增長了知識,也得到了鍛煉。
成為故宮志愿者的那一年,我42歲,不論生活還是工作,壓力都不小。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平衡好生活和工作,還要追求志愿者理想,其實并不容易。這10年間,我經歷了孩子高考、自己工作崗位的變動。這10年間,家中兩位老人相繼患病離世,愛人又住院手術化療,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和變故,并沒有動搖我堅持從事志愿服務的決心??朔щy,要將學雷鋒志愿服務進行到底——我就是解不開,也放不下作為志愿者的這份情緣。做志愿者不能只憑一時興趣,它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擔當,更有一份快樂在其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也是我們故宮志愿者的共同心聲。
大家都知道,紫禁城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1987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的單霽翔院長曾說過,他是故宮的守門人,要把600歲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作為故宮志愿者,我們不但要宣傳故宮文化,也要做故宮的守護者,我也在此呼吁大家,要像愛護我們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以故宮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做文明的游客與觀眾!
從2007到2017,巍峨的紫禁城見證了我的成長。十年堅守,不忘初心,只為一個信念,那就是通過我們,故宮志愿者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故宮、了解故宮、熱愛故宮,并和我們一道守護故宮。因為熱愛,所以奉獻,我愿一如既往,做好故宮志愿者,為古老的紫禁城增添更多美好的回憶!
曾于2016年獲得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聯合推選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美志愿者”稱號。